临汾地区尧文化遗存资源梳理

临汾地区尧文化遗存资源梳理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6-12-04 22:46:20]

研究全市范围内乃至周边临近地区尧文化遗存的地理分布,有助于研究尧文化传衍的途径、发展脉络和文化旅游产业的顶层设计与统一开发。

一、陶寺遗址是我市尧文化遗存的核心资源

历经长时段考古挖掘,经过几代考古工作者的整理、编纂与修改,集结而成的《襄汾陶寺——1978—1985年发掘报告》于2015年12月12日正式出版。

据文物部门考古调查,仅在临汾辖区龙山文化陶寺类型遗址就有二百多处。经研究,在龙山文化时期,陶寺类型文化的主人,控制了临汾盆地。从整体看,其聚落群的组合多为金字塔模式,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表象。其文化特征是完全统一的,反映了人们在统一的礼制规范下进行生产、生活,是同一个族团。陶寺城址是这个庞大族团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是这个族团的国都。

中国社科院及有关专家已经确认,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陶寺遗址,是尧的都城,是最早的“中国”;陶寺遗址全面拥有文明起源形成的要素和标志,在陶寺遗址时期中国就已经进入文明阶段,这比历史教科书上的华夏文明从夏王朝开始,整整提前了300年。陶寺古城前期的主人是帝喾,后期的主人是帝尧。

二、陶寺遗址周边遍布诸多尧文化遗存资源

1、尧都区辖区内的尧庙 (详述略)

2、尧都区辖区内的尧陵(详述略)

3、尧都区辖区内的仙洞沟(详述略)

4、尧都区辖区内的尧造围棋遗迹(详述略)

5、尧都区辖区内的‘茅茨土阶’遗址(详述略)

6、尧都区辖区内的康衢庄“击壤台”‘击壤歌’、‘康衢歌’诞生地遗址(详述略)

7、蒲县辖区内的帝尧与蒲伊论道遗迹,清人留诗中有“蒲谷贤人怀宝去,平阳圣帝策辇来”的诗句,即指帝尧访蒲伊子的故事。(详述略)

8、浮山辖区内的纪念尧治洪水的尧山与祭天地天坛山(详述略)

9、浮山辖区南部与翼城县北部的唐尧古国地域(尧都、丹子山、朱村、尧村等)(详述略)

10、安泽县辖区内的唐城遗址、冀氏遗址等(详述略)

11、霍州市辖区内的陶唐峪 (详述略)

12、洪洞县辖区内横跨五个乡镇延续四千年接姑姑迎娘娘的活动地域(详述略)

三、舜都蒲坂新考:在洪洞与蒲县之间的万安镇一带:

据学者周文洁先生考证,洪洞县万安村的“妫汭沟”, 是虞舜与娥皇、女英居住成婚之地,虞舜的父亲、继母、妹、弟等人也迁居于此;帝尧专门为虞舜设置的“宫居”也距此处不远,还有‘国家堡’、‘昭阳宫‘等与舜相关的遗址。

2014年6月12日至7月1日,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与洪洞县文物旅游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万安遗址进行了为期20天的考古发掘。依地势情况共开4个探沟。发掘出的遗迹有陶窑2座、灰坑18个。遗物有陶器、石器等。可复原的陶器有10余件,包括夹砂灰陶绳纹鬲、甗、釜、斝、泥质灰陶罐、豆、盆等。万安遗址出土陶器特征与襄汾陶寺文化非常接近,突出特征是常见直口肥袋足陶鬲、单耳鬲、篮纹折肩罐等。万安村距洪洞东圈头村历山神立庙(舜庙)很近,历山是传说中舜的耕作之地,“尧王访贤”又在此遇见舜,后来把帝位“禅让”给舜。这样看来,万安龙山文化遗存便是研究“传说时代”尧舜活动区域的实物证据。另外,2016年夏至,对万安无影塔实测果然无影。

洪洞县的妫水,发源于三交河一带,流到万安村西北外方不远处,拐弯向东,形成一片钝角的半园地。汭者,水之内方,因此该处名为“妫汭”。其妫水之西侧一带,数千年来都被呼为“妫汭沟”。如今虽不在闹市区,但虞舜文化浓郁。

1、它是帝尧亲自为虞舜选择的初居地、下历山以后即居于此;

2、它是虞舜与帝尧二女,结为夫妇的吉祥沟;

3、它是虞舜数次遇险脱难,化凶为吉的纪念处;

4、它是虞舜由平民而司徒的转折升迁的发祥所;

5、它是帝尧二女娥皇女英姐妹二人,喜得如意郎君的春光堂;

6、它是虞舜跃为天子、二女晋升为“娘娘”的起始点;

7、它是妫、陈、胡、田、齐、虞等姓氏的源头所在;

8、它与国家堡、姚商院、无影塔、廖天洞等,组成为虞舜文化体系,相得益彰;

9、它是帝舜与其二妃,格外怀念的故居;

10、它在中华文明史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转自帝尧之都)

临汾地区尧文化遗存资源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