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源中华文明 探寻历法之源

探源中华文明 探寻历法之源

作者:[王文辉 高沛 张建华]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6-14 21:32:00]

探源中华文明   探寻历法之源
“华夏之根·文明之旅”山西帝尧文化节“历法之源”天象观测体验活动6月4日上午在襄汾县陶寺乡陶寺遗址古观象台广场举行


临汾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黄翠莲(前排左六),襄汾县委书记王国平左二),襄汾县委副书记、县长刘浩(前排左五)陪同省市领导和嘉宾参观襄汾县陶寺古观象台遗址




临汾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黄翠莲致词











 

     (秦晋中原网  王文辉  高沛  特约通讯员  张建华  报道)“华夏之根·文明之旅”山西帝尧文化节“历法之源”天象观测体验活动6月4日上午在襄汾县陶寺乡陶寺遗址古观象台广场举行。来自省内外的天文、气象和历史专家对4100年前,陶寺人如何确认节气,服务农耕的历史进行探讨研究。这次“历法之源”天文观测体验活动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气象局、临汾市委市政府联合举办,邀请了省内外的三十多名专家学者参加。
    陶寺遗址是一座距今4000多年的都城遗址,2003年,在遗址区偏北的位置,考古队发现了观象台遗址。观象台由13根柱子、12道观测缝和1个观测点组成的。观测者站在观测点核心上,透过高耸的石柱间缝,观察太阳从哪个石缝升起,来确定节气。中国气象学会科普部部长张伟民认为,从古代先民通过对天象观测总结,到如今高科技手段和数据分析进行的天气预报是一脉相承的。陶寺古观象台也可以理解为最古老的气象设施。北京天文馆古观象台研究员、中国古天文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玉民说,陶寺在4100年前就有了准确的节令观测装置,十分了不起。王玉民说,天文历法在古代既是服务于农业的时令,也是古代政权建设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石。
    襄汾县陶寺,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是尧帝故里,华夏文明开始的地方。这里的先民,在4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就根据地平历太阳观测,制定出一个太阳年20个节令的历法,代表着当时天文学发展的最高水平,也是今天中国二十四节气的直接源头。陶寺古观象台这一珍贵的历史古迹,是中华文化中科学活动最早的实物之一,是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体现,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按照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划分季节,指导百姓进行耕种。通过观测制定和校订历法,判定农时,兼顾宗教节日和重大气候变化临界点。观象授时,与现代农业气象和气象观测学科一脉相承。
    打造帝尧文化旅游品牌,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加大招商引资,促进经济发展,体现了临汾市委、市政府在新形势下加快“六大发展”、促进富民强市的战略思维和创新精神。“华夏之根·文明之旅”山西帝尧文化节“历法之源”天象观测体验活动,以临汾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为载体,将气象科普和文化旅游相结合,展示了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彰显了地域文化魅力,必将更好地提升临汾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品位、精神价值和人文含量,增强其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竞争力,成为临汾“文化旅游强市”建设的新亮点。
    临汾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黄翠莲在致词中讲到:临汾古为帝尧之都,最早称为“中国”,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华夏文明的根之所在,也是我国古代历法的源头。在这里,帝尧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观象台,钦定历法,敬授民时,设立节气,开启了华夏文明之门。临汾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有着大量的帝尧文化遗存遗迹,其中陶寺观象台的发现,进一步奠定了陶寺遗址在中国文明史中的地位,对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及古代天文学的研究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这次“历法之源”天象观测体验活动,是华夏之根·文明之旅”尧文化旅游招商系列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就是通过活动进一步扩大陶寺遗址等景点的知名度,发掘和彰显帝尧文化,策划和推介以崇山为中心的古文明旅游圈,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她相信,这一活动的开展,必将激励更多充满好奇和求知欲望的人们,把他们关注的目光投向陶寺遗址,激发他们传承弘扬以尧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这次“历法之源”天象观测体验活动,不仅是古代与现代天象观测的对比与碰撞,更是一次重要的文化体验和交流。衷心希望各位各位朋友在活动之余,到临汾各地转一转、看一看,更加深入地了解临汾悠久的人文历史,感悟临汾深厚的文化底蕴,领略临汾秀美的自然风光。最后黄翠莲宣布“历法之源”天象观测体验活动启动!       
 

探源中华文明 探寻历法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