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帝国”海鑫集团破产:败光40亿,最年轻首富为何走至绝境?

“钢铁帝国”海鑫集团破产:败光40亿,最年轻首富为何走至绝境?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5-12 15:39:03]
80后"富二代"接班人李兆会,用了11年时间(2003—2014),把父亲留给他的山西省第二大钢铁企业、规模最大的民营企业——海鑫钢铁败光。主管海鑫集团破产重整的山西闻喜县官员曾向媒体表示,这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破产重整案。
从山西首富,一度被推上胡润百富榜的第78位到如今每天都有债主上门,负债率超过100%,李兆会是如何一步步让这个资产规模超过40亿元的地方支柱企业走向死路的?
 
黄袍加身,少帅接班
 
2003年1月22日,农历腊月二十,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枪案——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海鑫钢铁集团董事长李海仓,在办公室被人开枪射杀,凶手随后饮弹自尽。
 
当时,海鑫钢铁是山西省第二大钢铁企业以及规模最大的民营企业,资产总值达40亿元。这样一家企业突然失去掌门人,影响到方方面面,而各方面都要求它尽快推出新掌门人。
 
枪案发生时李海仓48岁,春秋正盛,他从未想过自己会死,因此也就没有留下任何遗嘱。所以,新掌门人只能由相关人员推选。
 
李海仓虽然没有留下有关接班的遗嘱,但留下了一个几乎定好由谁接班的股权结构。
 
当时海鑫钢铁大约有7个股东、10个创业元老,但它的股权分布极不均衡,李海仓一人独占超过90%的股权。
 
而根据《继承法》规定,这90%多的股权由李海仓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即配偶、子女、父母平均继承。李海仓父母、妻子都健在,还有一双儿女李兆会和李兆霞,共五名继承人,每人各得1/5。
 
在这种局面下,李春元似乎只能选择放弃儿子李天虎而选择孙子李兆会,因为他加上他老伴的股权只有36%,而他儿媳一家就有54%,如果他支持儿子李天虎,则必然寒了李海仓妻子的心。在最后一次监事会会议上,李春元一锤定音:"我和海仓的母亲都年事已高,海仓的妻子又没有这个能力,所以只有海仓的儿子(李兆会)来继承。"
 
28天后,李海仓之子——没有任何工作经历,不满22岁的李兆会被迫从国外中断学业,回国接管了资产规模逾40亿元,员工近万人的海鑫集团。
 
出乎意料,成绩斐然
 
当爷爷开始要求他接班时,李兆会是不干的,因为他觉得自己承担不起。但接班的程序已经启动,李兆会不能对母亲和爷爷的要求无所回应。当爷爷在最后一次监事会会议上宣布由他继承家业时,他说:"我要照顾我的家,我的母亲和妹妹。公司是我父亲的,不能让它败在我手里。企业目前的条件比我爸创业时好了不止一千倍,我再做不好,就是我无能。"
 
接班初期,李兆会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改往日贪玩的习气,全身心投入工作之中。据一位海鑫钢铁的董事回忆,李兆会上任后玩命地学习钢铁行业知识,而且很快弄懂了企业内部的运营,并很有悟性地了解了"董事长"的角色:30%的时间是从决策者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剩下70%的时间是在应付朋友和处理一些琐碎事。公司小的时候以董事长为核心,而公司大了就要靠团队的力量,这时董事长的任务就是与团队在同一个圆周上。
 
李兆会
 
李兆会上任的第一年正值"非典"疫情流行,煤价高涨,用电受到限制,运输也非常紧张。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好几个月都处于连轴转的状态,要经常出差,回来后还要没完没了地部署工作。那段时间,他带领核心团队熬夜工作,经常到凌晨三四点钟,而第二天照常工作。
 
此外,他还对公司部门进行了局部调整,成立了人力资源部,开始刻意吸收家族外的人才。
 
上任没多久,他就定下了未来工作方针:"精诚团结,稳定人心,内强管理,外固网络。"由于工作勤奋,措施无差,再加上适逢钢铁价格上涨,海鑫钢铁在李兆会掌舵的头两年发展得不错。
 
2003年,海鑫钢铁的资产总值达到50多亿元,上缴利税超过10亿元,是历史上发展最快和最好的一年。
 
2004年,海鑫钢铁的资产总值更是达到70多亿元,上缴利税12亿元,还成为当年度中国民企中的"第一纳税大户"。当年8月,海鑫钢铁还在即将兴建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原材料招投标中一举中标。
 
凭借这番亮丽的业绩,李兆会让公司内外的质疑者哑口无言,甚至把自己和家人吓了一大跳。上任仅一年的他就稳住了局面,赢得各方夸赞,而之后他便开始模仿一个"少主"的样子打造自己的王朝了。
 
内斗不断,抛弃钢铁玩资本
 
在李兆会接班初期,为防止李兆会因没有经验而导致决策空白或混乱,海鑫钢铁内部成立了一个"总调度室",实行集体决策和集体领导,成员包括总经理李天虎和副董事长辛存海。换句话说,这个时候李天虎和辛存海还是掌握实际决策权的,但这种局面维持的时间极短。
 
紧接而来的事实则是李兆会先是将创业元老、海鑫集团副董事长兼党委书记辛存海调离权力核心,之后,李兆会的五叔李天虎也被巧妙地“赶走”。
 
副董事长辛存海
 
随后,李兆会请来了自小与自己关系最近的“六叔”李文杰,此后很长时间内李文杰都是海鑫钢铁的实际掌舵人。2009年之后,李文杰逐渐从海鑫的管理层消失。现在,李兆会的妹妹李兆霞被海鑫集团内部认为是实际上的控制人,她控制着公司的财务大权。但李兆霞目前已在上海结婚生子,回公司的时间很少,只在出现重大问题时才会露面。
 
和公司核心管理层地动山摇相比,李兆会则淡定的醉心投资业务。投入在钢铁事业上的精力越来越少,甚至他本人也很少在海鑫集团出现。10年时间,海鑫的钢铁生意日渐没落,但在钢铁圈之外,李兆会却“玩”得风生水起。
 
2004年,李兆会以海鑫实业名义,以每股3.7元、共5.9亿元接手民生银行1.6亿股,成为民生银行的第十大股东。这也是李兆会迄今为止最成功的投资,海鑫实业在2007上半年的牛市高点,抛售了手中民生银行近1亿股,套现超过10亿元。
 
2006年10月至2007年9月底,海鑫实业分别买进兴业银行541.70万股、中国铝业541.47万股、益民集团297万股以及鲁能泰山(现为新能泰山)716.65万股,但均无亮丽成绩。
 
李兆会还入股过光大银行、大连银行、民生人寿、兴业证券、山西证券、银华基金等多家金融机构,但大多数是快进快出。
 
此外,海鑫曾斥资亿元于2009年在北京建设了中国第一家儿童体验城,于2012年在青岛建设了第二家,还将在成都、上海、天津等各大城市布局;同时,还将在动漫、玩具以及儿童医药、服装、教育等相关方面延伸发展。
 
这些多元化项目和资本市场投资无疑是投入了巨额资本,但是就目前海鑫破产的结果来看,这些“不务正业”的举措并未改变其最终命运。
 
“公司是我父亲的,不能让它败在我手里。”李兆会接班之初的诺言最终未能实现。受金融危机和产能过剩冲击,加之企业内部管理问题,这个庞大的“钢铁帝国”最终难逃败落的命运。2014年3月18日,海鑫集团6座高炉黯然熄火。
 
海鑫集团在停产后,也曾几番尝试复产,但终究无果。2014年11月12日,受上海海博鑫惠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等五家债权人分别申请,山西运城中院裁定海鑫集团五家下属公司海鑫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山西海鑫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山西海鑫国际钢铁有限公司、山西海鑫国际焦化有限公司、山西海鑫国际线材有限公司破产重整,并指定了管理人。    (转自网络)
“钢铁帝国”海鑫集团破产:败光40亿,最年轻首富为何走至绝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