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中国企业进军海外投资什么?如何布局?

经济学家:中国企业进军海外投资什么?如何布局?

作者:[梁海明]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8-14 08:18:00]
历史上,中国企业从未有过今天如此多的现金,它们坐拥现金超过1.2万亿美元。
 
这种新闻听到民众的耳中可能是音乐,但在不少中国企业耳中的却是警钟,现金大量囤积意味缺乏投资目标,找不到花钱理由。
 
这是个不再拼四处抢钱,而是拼四处砸钱的时代。
 
不少企业甚至已经陷入想砸钱却无处可砸的困境。


 
在中国国内,随着中国政府去产能、调结构政策的加紧落实,加上产能过剩导致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持续下滑,投资回报率随之下调,同时人力、环保和资金等成本仍然高涨,导致企业投资意愿低迷。
 
对此,不少中国企业把投资目标对准海外市场,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政府积极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大力鼓励企业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产业转移和资本输出。
 
当前,虽然中国企业“走出去”热情高涨,但在调研中发现,众多企业面临到海外市场投资什么、如何布局、该采取什么投资策略的困惑。
 
首先是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应该投什么,海外到底哪些项目、哪些领域有前景、值得投?这是我最经常被企业负责人询问的问题。
 
要消除这一迷惑,企业需要至少把握两点,一是国际经济的大趋势,二是国际市场的新需求。
 
 
在国际经济大趋势方面,过去环球金融危机的历史中,危机在发达国家的平均持续期为7年以上,在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则平均是10年以上。
 
照此推算,2008年爆发环球金融危机之后,在2015年至2018年很可能是发达国家逐渐走出危机,但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仍在危机中的错配时期。
 
该时期内,发达国家通缩问题逐渐缓解,外需增强,而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通缩问题仍陷困境,外需继续不振。
 
由于今天新兴国家对全球经济的增长贡献已强于发达国家,这也将导致全球的经济增长水平较低,当前大多数国家的产能都已过剩,各国整体的对外需求也较难有普遍上涨的动力。
 
在这一国际经济的大趋势之下,除了环保、高科技、优质教育、体育和健康等这些产业的需求仍旺盛外,市场对多数传统产业需求欲振乏力。
 
 
中国企业要到海外投资,如果只是把在国内原来的产品、服务转移到海外不断复制,较难取得成功,这就需要去捕捉国际市场的新需求。
 
今天国际市场新的需求方向,已逐渐由“拥有”转变成“感受”。
 
对不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尤其是中东、欧洲国家的很多民众而言,吃穿用度样样不缺,他们更乐意花钱买“体验”。
 
有研究报告指出,民众这些“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的追求,每年可创造出约2万亿美元的市场需求。
 
不少沿线国家的民众之所以更热衷这种“体验”式消费,至少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是在很多富裕国家,已过了追求名车、游艇、飞机和奢侈品等物质需求的阶段,随时间推移,这些高端消费者会从累积物质产品转向购买新的体验。
 
且随人口结构调整步入老年社会,民众对购买、拥有消费品的需求减少,会更倾向于体验式消费。
 
 
第二是随时代的变迁,不少国家的民众尤其是年轻消费者,往往更追求自己的成就和经历,而不是拥有的商品。
 
诸如惊险的野外之旅、五星级减肥诊所、艺术品拍卖、独特的餐饮美食、豪华私人航班等体验式消费,才符合这些民众越来越强烈的目标欲和满足感。
 
对此,中国企业未来要前往海外投资,不仅要了解国际消费者的理性需求(need),更要掌握消费者的感性欲望(want)。
 
只有了解国际市场的新需求,才能逐渐消除到海外投资应该投什么的疑惑,找到投资方向和目标,并把项目精品化,精品必须化之后,才能解决到海外市场如何布局的困惑。
 
然后是中国企业前往海外市场投资该如何布局,通常要面临以下两个抉择,希望是区域化还是全球化,是集中力量一、两个国家还是分散力量到多个国家投资,才对企业更有利?
 
 
要解决企业是全球化,还是区域化的问题,可先借鉴世界500强的企业是如何布局的。
 
根据最新的世界500强企业名单,大部分的国际经济活动主要是由中国、北美、欧盟、日本的企业所主导的。
 
为方便比较和划分,我将世界500强的企业分为四大类。
 
这些企业如果有至少一半商品是销售到其所属国家或区域的,则归为本区企业;
 
如有20%以上的销售是在中国、北美、欧盟、日本这四个区域其中两个,则属于双区企业;
 
如除了本区域之外,有50%以上的销售量是在其他三个区域中的,就是主区企业;
 
要是在这四个区域中,每区销售量均占20%至50%,则是全球化企业。
 
根据这种划分,排在榜单前100名的如沃尔玛、苹果公司、三星电子、通用汽车和汇丰银行等,多数属于全球化企业;
 
排在后100名的如日本中部电力、美国合众银行和英国耆老保险公司等企业,多数属于本区企业。
 
在世界500强企业中,为数最多的企业则是在其所属区域奠下稳定基础,顶多再加上另一个区域。
 
即使是世界500强都并不容易实现“全球化”。
 
 
这是由于范围较广,全球营运规模较大的情况下,企业必须持续评估本身的竞争优势,才能维持全球标准及本土化的市场条件,满足不同国家的客户需求。
 
对于500强企业来说,要在全球标准化及本土有效性(local effectiveness)之间取得平衡是一件很棘手的事情。
 
例如,今年在榜单排行68位的汇丰银行,为了传达拥有世界级服务水平,同时尊重当地文化及人民信念,汇丰银行采用了简洁有力的标语“The World’s Local Bank”(环球金融,地方智慧),在马来西亚,该银行还是用马来标语“Bank sedunia Memahami Hasrat Setempat”,意指“了解当地需求的全球银行”。
 
因此,对于大多数布局海外市场的中国企业而言,与其追求全球化,在全球铺点,不如先扎根区域化。
 
企业“走出去”较佳的选择是价值全球化(globalization of values),策略区域化(regionalization of strategies),以及战术本土化(localization of tactics)。
 
企业的价值全球化是说企业品牌、服务及流程拥有一贯(consistent)的全球价值,以便让各国的消费者都有相同的品牌联想、认知及印象。
 
策略区域化则是要考虑不同国家的客户差异和相似性,针对目标市场设定适当的策略。
 
战术本土化就是企业推出让自己脱颖而出的客制化(customized)和差异化,企业要跟竞争对手区隔开来,须根据当地市场条件加以客制化,然后,转换为本土化的营销组合和销售技巧。  (转自海外投资政策)
经济学家:中国企业进军海外投资什么?如何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