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没房,很多房没人:中国楼市困局怎么破?

很多人没房,很多房没人:中国楼市困局怎么破?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3-08 21:06:30]
现在中国出现的一个最危险的现象,就是房地产的泡沫化。政府几乎是左右为难,库存去不掉,而一线城市的房市泡沫化可能会很可怕。
2015年的股灾让压抑许久的房价抬头,尽管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依然坚守限购令,然而2014年11月开始,房地产调控措施松绑,并且为了去库存,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政策,希望化解三四线城市楼盘过剩问题,没想到却推高了一线城市的房价。
 
【 上 海 】
2015年,上海是全中国房屋成交量最大的城市,其中二手房交易量是北京的两倍、深圳的三倍。上海人之间盛传着一句话:“快买一套房子,人生可以少奋斗30年。”市民的恐慌心理加上业者饥饿式营销手法,导致上海许多新开楼盘出现了“日光盘”,甚至是“时光盘”。
 
【 深 圳 】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深圳。深圳市官方数据显示,刚过去的2月份,深圳新房成交均价同比就暴增72%,环比涨幅达到3.4%。而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报告也指出,深圳2月份新建住宅均价为每平方米47248元,名列100个纳入统计范围的城市之冠。这种难以遏制的房价火爆现象,迫使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放话,声称政府会在市场失灵的时候出手干预。
 
【 天 津 】
上海、深圳和北京出现房市大热的状况,但政府希望“去库存”的“鬼城”却没办法去库存。在众多“鬼城”中,最靠近北京,通过京津高速铁路只要28分钟就能到达的天津市,是最不可思议的一个地方,也是检验“去库存”政策效果的首要指标。
位于天津滨海新区海河畔的响螺湾,曾经是渤海湾的盐碱地,如今是一栋栋的摩天大楼。这里一度被期待着成为北方的金融中心、中国的另一个“陆家嘴”。
为了这个目标,天津市政府从2006年开始砸了600亿人民币在滨海新区建立一座金融商务城。政策支持,加上几乎不用钱的土地吸引了大批开发商进驻。一系列的利多政策又赶上了2009年的扩大内需,响螺湾3.2平方公里的面积上,汇聚了41个地产项目,盖成了63栋大楼。
然而这座被称为“中国曼哈顿”的城市如今成了中国最昂贵的“鬼城”。虽然大楼建设的投资推高了天津的经济增长,但这借来的繁荣是要还的。经济危机期间企业扩张变得保守,响螺湾的房产销售一开始就陷入窘境,63栋建筑中仅13栋投入使用。
盖好的楼,乏人问津;还在动工的,只为争取银行更多融资,进度相当缓慢。而多数楼,包括中国知名地产商碧桂园在亚洲兴建最大的凤凰酒店,都成了烂尾楼。
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干净的街道,以及几乎每日都要修剪的花草园林,使得这里光鲜亮丽,但就是没什么人,场景有点像《我是传奇》里面被僵尸占领过的城市。在这里找一只狗可能要比找一个人容易得多。
 
 
【 沈 阳 】
沈阳浑南“鬼城”也是典型的案例。2010年在扩大内需的加持下,沈阳官方砸下258亿人民币兴建浑南新区,作为2013年全运会的选手村。只是,热闹的全运会结束后,这里也成了不折不扣的“鬼城”。
根据信息服务机构克而瑞的数据显示,沈阳库存量已达2959万平方米,是国内库存最严重的城市之一。2015年全年,沈阳土地供应市场地块42幅,累计出让金额不足百亿,全年土地收入只相当于同为省会城市的南京的一块地王。
 
【 安 徽 】
跟沈阳有同样情况的还有安徽宿州,它是安徽省北部典型的农业城市。在2012年,宿州迎来了第一波房地产投资热潮,拂晓大道上高楼林立,多到让当地人都眼花缭乱。新造楼盘入市看似热火朝天,但由于宿州外出务工者多,流入者少,加上经济放缓,销售不旺,资金回流不足,让房产业者面临巨大压力。
安徽省清源房地产研究院院长李慧秋表示:“安徽省有17个地级市,将近10个城市库存压力都大,有的去化率(周期)要达到二三十个月。”
 
【 房产建设失控,上百“鬼城”拖累经济 】
类似天津或者沈阳这样的鬼城,在中国各地还有近百个,也包括了最早被曝光的鄂尔多斯。
去年公布的数据显示,90%的地级市都有规划新城新区。这样的投资,虽拉抬了经济,但这些新建的城区足以容纳34亿人,对不到14亿人口的中国来说,这样的建设显然已经失控,并严重脱离实际需求。占据大量资源的房地产,不但制约了经济,更成了金融风险的不定时炸弹。
所以,2015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会议就将“去库存”列为2016年经济工作的五大任务之一。
为此,中央跟地方政府连续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政策,包括降息、公积金政策调整、下调商业贷款首付比例、松绑外资进入楼市、降低房地产交易税负等。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也暗示,包括利率与头期款都还有下调的空间。有超过130个城市各自颁布了“去库存”新政策,几乎每周都有楼市政策出台。中国政府正努力化解“很多人没房”跟“很多房没人”并存的现实困境。
中国房地产“去库存”路途漫漫
有学者认为新政策可望激励民众购房意愿,但也有人认为这将加剧中国的城市分化。房产政策下,马上受到影响的并非库存量积压的二线城市,反而是深圳和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
深圳房价从今年到现在已经高涨了50%,上海高涨了20%。2016年1月,全中国平均房价创造了过去一年半以来最大的涨幅。虽然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政府的房产政策对“去库存”略有成效,但是显然也造成了房价的局部过热,并且产生了资产泡沫。这或将成为中国未来经济一定逃不掉的隐忧。
 
【 陈文茜观点 】
“去库存”政策正使一线城市的房地产泡沫化,而它原来政策的初始目的是不是达到了呢?
中国大陆现在最大的风险就是地方债务,全国性的债务和地方债务加起来已经占了全体中国GDP的220%,跟欧债的差别就是基本上没有外债,但是债务太高也使得最近债券评级机构穆迪公司将中国的政府债务评级展望从稳定调降至负面。
中国这个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面临重大的问题和挑战。抢救“鬼城”也势在必行。
 
【天价房都谁买了】
 
01房产商和银行的千丝万缕
经常看到有人说“你不知道,现在有钱人真的多,房子就是刚需,XX小区十几万一平很多人疯抢。”
刚好家里有人搞贷款的,有个事儿可能好多人不清楚,很多楼盘的价格是怎么做起来的,那就是房产商自己买自己的房,以下说说操作流程:
比如是房产商A,开盘了100套房,每套售价100万,那就是1亿的资金量,对吧,现在一开盘,我直接把价格报到200万,暂时没人买怎么办?ok,我去搞一批身份证,比如公司员工的姐姐,部门经理的老丈人,用他们的身份以200万的价格买下来,由房产公司付首付、并还房贷,同时,另外签一份合同,把房子抵押给房产公司老板控股的法人单位B。
然后,法人单位B拿着这些抵押的房本去找银行做抵押贷款,获得资金,因为这些原本值100万的房子是以200万购买的,那银行的评估认为它值200万,银行就可以放到最高140-160万的抵押贷款,这个资金再拿来还房产公司A的月供,公司就可以有大量的现金流,然后坐等房子慢慢卖......
你以为银行不知道这件事吗?银行的人都知道,但为什么不管?因为房贷是银行最主要和稳定的利润来源,如果不给贷款,从最底层的审批员到分行行长,都完不成任务,拿不到奖金。
中间有几年贷款卡得比较严,加上当时实体经济也还过得去,还有很多其他企业借钱,房产公司这么玩借不到钱了,于是就死了一批。
从去年开始,实体企业,尤其是南方几个省的制造业企业大规模倒闭潮,导致银行的日子非常难过,银行也不敢贷给这些工厂了。(之前温州最大的眼镜厂,就是因为贷不到钱,老板把家里N辆豪车贱卖,一辆宝马7系20万出手,我同学在惠州的厂,原来做外单皮包代工的,今年开工辞退了一半的人,老板已经把厂区挂牌了)
这时候,房产公司就成了银行的救命稻草,谁还敢卡它们?那不等于卡死自己吗?
加上实体经济萎靡,南方几省大量原来手里还有点钱的土老板,工厂也不干了,变卖出来一些资金,干什么好呢?工厂赔钱,020高科技啥的咱又不懂,那就买房子吧,感觉比较稳妥。
于是两方合力,就成了现在的房产泡沫,这也是为什么深圳疯涨,上海一般,北京基本不动的原因,因为北京基本上没有制造业。
所以你现在去深圳的一些新开楼盘,价格特别离谱,动不动十几万一平,但是很快就要售罄,并且你一看,购房合同都有,身份证也是大活人,这种房子,基本都不是“业主”本人住,房产公司A会租出去,租户的租金也不会打给“业主”本人。
高档楼盘租不出去的,就只好空着,然后告诉来看房子的人,“业主”是大老板,手上很多处房产,对价格不敏感等等。
当然,偶尔也有钱多的冤大头被忽悠入局的,觉得再不买还得涨,咱砸锅卖铁也得入手一套,这就是我们身边偶尔会遇到的“我的朋友”。
多说两句,房产业最早这个玩法是从谁那儿学来的呢?师承于大名鼎鼎的传销,两者的基本原理是一样的,后来两者在手法上互相借鉴,都有所发展,此乃后话。
比如,曾经臭名昭著的“资本运作”就曾经干过什么事呢?伪造了某国务院副总理签署的红头文件,然后买断了百度上所有关键字的搜索,并雇佣了大量枪手和水军做公关,你只要一搜索关键字,出来的都是告诉你,这是合法的,是大领导特批的改革试点项目,百分百安全等等诸如此类的操作手法。
这个事到后来东窗事发,被媒体彻底披露之前,骗了很多人,包括很多高级知识分子。
 
02"影子业主"无处不在
前些年不限购,曾经出现过一个本地土著+穷鬼老头名下挂了一堆房产的事,那会儿身份资料还挺便宜,因为没有限制,后来因为限购,这种有购房资格但买不起房的人(很多是本地屌丝,或者离异无房的)就被炒起来了,通常一个人可以挂两套房产(如果是单身的话)。
有些人问,不对啊,我刚看的二手房,也是这种天价啊,那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解释下这种情况。
前面说了,房产公司A卖出的1101的房,业主叫张三,但是1101的房本被抵押给法人公司B然后抵押给银行了,所以张三只是个“影子业主”,你找中介买二手房,从接触到最终过户,张三只是个傀儡,实际的房东是法人公司B。
我有一年想买房的时候曾经接触过一对小夫妻(当时还没限购),本地土著,大专学历,一接触就知道是处于社会底层那种,并且俩人都是市民,没有拆迁房的机会,而且房子也不是回迁房。当时我觉得房子楼层阳光户型不好,他俩就说,我们在这个小区还有好几套,你可以看看,我当时就有点纳闷,因为这是个新楼盘,购房合同就是不久前的事,不可能是继承,如果说是父母帮忙,以他俩的谈吐,家庭出身应该也不会太好。
果然,最后他俩拿出的房本,都是副本,并且一次只给拿出一本,还得提前约时间 。
 
03 数据知道真相
另外小金再分享一组统计数据:
为了衡量一线城市房价有多疯狂,《每日经济新闻》以地区分类,求出了各地的平均数,数据来源为同花顺iFinD数据库。
2月份,北京二手房均价40532元每平方米,如果要买一套100平米的房子,总价405.32万元(不考虑各种税费、中介费)。这相当于董事长、总经理平均薪酬的8.5倍(北京董事长、总经理平均年薪47.6万元),即不吃不喝8.5年,这些董事长、总经理(总裁)才能在北京买一套房子。
2月份,上海二手房均价40267元每平方米,如果要买一套100平米的房子,总价402.67万元(不考虑各种税费、中介费)。这相当于董事长、总经理平均薪酬的9倍(44.6万元),即不吃不喝9年,这些董事长、总经理(总裁)才能在上海买一套房。
2月份,深圳二手房均价46130元每平方米,如果要买一套100平米的房子,总价461.3万元(不考虑各种税费、中介费)。这相当于董事长、总经理平均薪酬的8倍(57万元),即不吃不喝8年,这些董事长、总经理(总裁)才能在深圳买一套房。
也就是说,这些身处一线城市顶尖的人才,要在本地买一套房,如果没有其他收入,也需要差不多10年不吃不喝。
而去年的A股市场,有40%的企业净利润低于1500万元,也就是说,4成的上市公司,一年挣不出一套好房子的钱,可见这个经济畸形已经严重到什么程度了。   (转自吴晓波频道、知乎)
很多人没房,很多房没人:中国楼市困局怎么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