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繁森:情系教育矢志公益

李繁森:情系教育矢志公益

作者:[李羿玫]  来源:[]    发布时间:[2015-12-03 22:50:26]
loading...
隰县受助儿童小天原一家向爱心人士赠送锦旗以示感谢。右一为李繁森。资料图
他,传承优良家风,言不轻诺,诺必果;他,情系子孙教育,培养发展小记者万余名;他,矢志公益事业,不断奔走在慈善路上。接触过他的人称其为“好人”,受他帮助过的人称他“无私奉献、大爱无疆”,他自己常说“积德行善、扶贫帮困是每个人的社会责任,也是人生的成功之道。”他就是来自“中国好人县”隰县的李繁森。
优良家风奠定人生基础
李繁森出生于黄土高坡上的隰县黄土村,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故乡淳朴的民风和浓厚的文化滋养着李繁森,而良好的家风则熏陶了他诚信的品质,为他今后人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李繁森出自书香门第,在儿时记忆中,常看到父母对他人乐善好施的。那时农村生活比较贫困,但只要遇到乞讨者上门,父亲总会把他们请到家里吃饭,还时常要求他们姐弟七人帮助邻居挑水或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父亲是隰县较早的红色教育工作者,一辈子视教育为生命,常用一句话教导儿女:“名誉是人的第二生命,要做好事、做好人、行好习善,以德为重,凡事大事清楚小事糊涂。”平日里母亲也会义务帮助邻居们缝缝补补,她常挂在嘴边的话便是“吃亏是福、诚信是金”。
在他们的濡染下,李繁森从小就明白了与人相处的基本原则。“幼知伦理尊老爱幼、少须务正洁身自好、成遵孝道互助互爱、从业本分敬职敬业,常怀感恩之心,生活艰苦朴素,婚嫁以人为本,治家团结和睦、为人谦虚守信、自强不息”的家庭观念深深扎根于李繁森内心,并身体力行为下一代做出表率。
情系教育助力学生成长
受父亲影响,李繁森对教育有着特殊情结,曾担任过教师,对学生有着特殊感情。200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结缘团中央的《希望月报》,成为临汾工作站站长。
自《希望月报》临汾工作站成立以来,他把工作重点放在中小学生的培养上。他不辞辛劳走乡下县,在临汾17个县(市、区)5千余所中小学校培养发展小记者万余名,并为贫困学校捐赠图书1000余册,建立了15处小记者社会实践活动基地,成立了百名学生记者采风团。为向社会奉献爱心,他还组织起一支百余人的热心公益事业的老中青志愿者队伍,从中选拔了32位专家及业内人士组成了青少年素质教育和家庭教育巡讲报告团,利用节假日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理想信念等爱国主义教育,学生、教师、家长受教育达15000人次。通过他的组织和推荐,临汾各类爱心企业和社会团体向贫困学校和家庭捐赠了上万套图书和报纸杂志及读书学习“爱心卡”。在他策划的“学习十七大、感受尧文化”活动中,洪洞县东孔村数百名小学生走进华门,开阔视野;通过设立爱心基地(“红丝带”小学)和德育基地(市聋哑学校),让数百名残疾学生和艾滋病患者得到了社会的关爱和资助。
十年来,他带领《希望月报》临汾站的工作团队披荆斩棘、开拓进取,为临汾青少年健康成长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该站连续8年被评为全国先进集体,2008年被评为关心支持下一代工作成绩显著单位,2011年被评为社会责任模范单位。作为领头人的李繁森,则先后获得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全国传承好家风百名好爸好妈、爱心大使等诸多荣誉。
矢志公益收获精神财富
如果说涉足教育领域是受父亲影响,那走上慈善道路则是教育情结的延伸。走进李繁森的办公室,墙上挂的锦旗、荣誉证书、奖牌等足以证明李繁森十年来公益爱心活动所付出的汗水和辛劳,彰显了他对公益事业的执著和爱心。
这些年临汾的各类公益活动中总少不了李繁森的身影。他曾救助侯马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弃婴小甜甜、救助临汾八中患病女教师许香香。今年他又发起“临汾好人爱心救助山里娃”的募捐活动,成功救助隰县深度烧伤儿童小天原。9月29日,他联系华夏一脉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和柴氏康复中医院翻山越岭为隰县三户贫困家庭捐款两万余元;重阳节前夕,他组织爱心鞋店……富民联盟及华艺演出公司等爱心人士前往午城镇胡社村和王家村进行慰问演出,并向65岁以上老人捐赠了价值19220元的健康皮鞋……十多年来,他用爱心接力,演绎人间大爱,托起一个个脆弱的生命。特别是在2011年救助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小文涛活动、2014年救助襄汾中学罹患白血病女孩强晓琪的活动中,成功募捐得资金86万余元和51万余元,这与他率先垂范、亲力亲为、无私奉献的工作精神密不可分。
曾有人劝过李繁森:“老李呀,你年龄也大了,也该‘转型’了,总做公益事业怎么能行。”但李繁森日记中这样回应道:做非盈利性质的公益活动十多年了,虽然在时间上、精力上、金钱上失去很多,但我精神富有了、心灵净化了、社会认可了,虽苦犹甜,我无怨无悔,终身无憾。(转自临汾日报
李繁森:情系教育矢志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