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山西名人:走进蒲县西戎故居,探寻全民抗战的不朽史诗

访山西名人:走进蒲县西戎故居,探寻全民抗战的不朽史诗

作者:[王文辉]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5-23 22:49:34]


5月19日,秦晋中原网一行走进蒲县西坡村西戎故里












  (秦晋中原网 王文辉 报道)5月19日,秦晋中原网一行走进蒲县西坡村西戎故里。
  西戎(1922-2001) 山西省蒲县黑龙关镇西坡村人,原名席诚正,少年时受丁玲率领的西北战地服务团的影响下参加革命。后成为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药蛋派”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期间,改名为西戎,谓“投笔从戎”之意。抗日战争时期,他与马烽联合创作了长篇小说《吕梁英雄传》,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早表现中国全民族抗战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全民抗战的不朽史诗。在解放区乃至全国引起巨大反响,被许多国家翻译出版。造就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生气勃勃的山西文坛。一九九二年被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授予“人民作家’称号。
  解放后,西戎曾任山西省文联副主席、作协山西分会主席等职。
  全国解放前夕,西戎随军南下,碾转于四川、北京。1955年返晋后,迎来创作的又一个黄金时期。期间,他一面担任行政领导职务,一面主编《火花》等文学刊物,同时积极创作,《宋老大进城》《灯芯绒》《赖大嫂》等作品都是这一时期轰动全国的佳作。同时,还涉足电影、话剧多种形式创作。山西文学事业欣欣向荣,以赵树理、西戎、马烽等为代表,山药蛋派成为中国文坛有影响的文学流派之一。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山西文学经拔乱反正,重新步入生机勃勃、繁荣发展的新时期。担任山西省文联副主席、作协山西分会主席的西戎,组织作家深入农村、工厂、車大项目工程建设工地,反映火热的现实生活。他积极推动山西文学界与国内外作家合作交流,倾心编办《汾水》,凝聚老中青三代作家,推力作、扶后进,山西文学薪火相传、气象一新,一批中青年作家迅速成长,在全国崭露头角,“晋军崛起”成为新时期最耀眼的文学现象。
  晚年,西戎情系家乡、心系文学事业,笔耕不辍。为表彰他的杰出成就,1992年5月23日,在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五十周年之际,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西戎“人民作家”光荣称号。
  西戎故居已向开放,在西戎故居的展厅内,我们了解了他在炮火连天的战争岁月中投笔从戎、心怀家国、为人民创作、替百姓代言的人生历程。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西戎离家寻找出路,参加了丁玲领导的西北战地服务团。
  1938年4月参加蒲县牺盟会工作团,从事抗日宣传活动。随后转入新军决死二纵队所属吕梁剧社,以文艺演出活动宣传抗日。
  1941年初,西戎随吕梁剧社辗转到达延安,开始用自己的笔书写革命故事,为抗日呐喊,为救国呼唤。
  1942年5月,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传到了各解放区,西戎被分配到保德县四区抗联当文化部部长。
  1944年12月,晋绥边区召开群英大会,表彰了抗日战争期间涌现出来的143位民兵英雄,这些英雄们惊天动地的事迹相传于百姓当中,西戎耳闻目睹,深受感动,使他产生了“谱以青史、亢声讴歌、弘扬后世”强烈的创作冲动。之后,他和马烽联合创作了长篇小说《吕梁英雄传》。
  《吕梁英雄传》在报上刊登后,颇受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欢迎。1946年,周恩来、董必武率中共代表团赴重庆与国民党政府谈判时,将该小说单行本上册带到重庆,在重庆《新华日报》上连载,引起国民党统治区广大读者的强烈反响。新中国成立后,《吕梁英雄传》全书被多次出版发行或重印,同时还被翻译成日、俄、朝鲜、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外文。
  习近平总书记说,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吕梁英雄传》无疑就是这样一部在伟大斗争中孕育的文化作品。
  “吾本山里娃,竟然成作家,文坛山药蛋,也算一枝花”。西戎一生致力于为人民写作,1992年,被山西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人民作家”的光荣称号。
  参观之余,为西戎以笔作枪报效祖国的伟大壮举而深感敬佩,我辈应以西戎为榜样,在新时代接续谱写新的历史篇章。

访山西名人:走进蒲县西戎故居,探寻全民抗战的不朽史诗